如果马克思没有选择恩格斯这位真诚的朋友,他恐怕就不会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建立起他的理论学说,也就不会有伟大的著作《资本论》。
所以,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,你会受到良好的影响。
俗话说: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。志同道合,情趣相投,是择友的一个标准。志向不同,情趣有别,友谊不可能长久的,早晚分道扬镳。“管宁割席”的典故就是个典型例子,管宁热衷读书做学问,而华歆则热衷于官场名利,两人缺乏做朋友的共同思想基础,割席而坐是必然的。
孔子说:“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即与之化矣。与不善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”墨子有更形象的比喻,他把择友比作染丝,“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,所人者变,其色亦变。五入而已为五色,故染不可不慎也。”与高尚的人在一起,你也会感染上他的气质。
“朋友多了路好走”,朋友多——好朋友越多,我们受益越多。学无止境,学问再大的人也有不懂的东西。与其出泥而不染,何不从一开始就择其善者而从之。孔子说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圣人尚且如此,我们在结交朋友时,也可尽量选择有学识的人。
当然,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清则无徒。对朋友也不能求全责备,自己本来就是不完美的,朋友又是双向的。如果人人都要求结交比自己有学问的人为友,那么到头来只能是谁也没有朋友。正所谓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”,朋友相交贵在有所补益,有所予有所取才是“交往”。